保定新闻传媒中心主办
您的位置:首页> 保定新闻>

乡村的“别样教育”

来源:作者:时间:2024-05-04 08:00

4月28日下午,听松学堂里,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中国点茶文化。

□保定日报记者 刘向真

教育的意义是什么?

易县听松书院的创办者梅静说:“教育就是你的每一个为什么我都认真回答,你的一万种尝试我的始终支持。”

那年她三年级,在一群来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)的大学生身上感受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教育。

大学生们来到她所在村子写生,从小热爱绘画的她搬着小马扎如影随形,也第一次接触专业的美术艺术。随后的几年,大学生们每年前来,她多了专业的书籍,有了细致的讲解,还拜了师,她的绘画梦想因此找到了可见可触摸的方向——高考她要考清华美院。

后来,当时的乡村小女孩如约考上了清华美院,研究生又就读于清华建院,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。女孩当初的小小梦想真的成长为了参天大树。

这是梅静自己的故事。

大树的根却始终深扎在村子里。走进了大城市,她放不下家乡情结。2014年,梅静毅然放弃北京的工作,决定带着丈夫和孩子,一起回乡创业。2015年,开始在自家老宅建听松书院。2016年5月,书院建成开放。依托于书院,她将公益教育融入到这片土壤里,她说:“我心中的听松书院,我松林深处最安静的文化空间,寄托着复兴家乡文化和教育的理想。”

于是,听松书院面向当地的青少年和儿童,开办美育课堂,组织研学实践,邀请大学生支教,开展亲子心理健康服务……她希望能够用所学所思,开启一方民慧,也坚信:“正像是当初支教大学生为我种下的种子一样,希望听松教育播下的这些种子也会萌发,滋润乡村孩子们整个生命的成长。”

在梅静的设想中,听松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美育。听松希望通过自身成长及资源引入,在文化相对贫瘠的农村,开展美育教育、自然教育、国学教育等公益文化活动。于是,从2016年年底开始,听松书院美育课堂开课了。

“听松美育是从课堂美育到生命美育的灵性教育,秉承‘涵养审美心灵,体验艺术世界’的美育理念。”梅静介绍说,听松美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通过点滴涵养,让青少年感受家山自然风物和文化遗产之美;通过经典书画和建筑赏析,让青少年感受东方艺术蕴藉的精神;通过人格审美启蒙,让青少年与浩瀚历史星空的大美心灵相遇,初步体验人生艺术的境界之美。九年来,美育课堂的线下课程不只丰富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,还吸引了许多来自易县县城以及远方的孩子和家长报名。同时,有近200个课时的线上课堂颇受关注。

梅静深知,优质的教育光是“引进来”还远远不够,于是美育研学实践课堂又开设了十几条远行线路,带乡村的孩子们走出村落,去北京圆明园了解清宫政治,去平遥古寺学习古建筑美学,去河北省博物院读懂历史……“曾经有个南方的家长提建议,说我们的课堂缺乏模式,我认为我们不需要模式,不要套路。”在梅静看来,听松教育不是在做服务,而是提供“价值”“趣味”和“体悟”。“教育是心历的传输。我们引导孩子们接受到了某种价值,也为亲子家庭提供一些话题,帮助家庭更好地完成教育,这才是听松教育的目的。”

梅静说自己很庆幸上学时期深受公益教育的恩惠,从未忘记。于是,听松书院也组织起高校支教公益课堂邀请来自清华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们,面向易县境内的中小学生教学,促进孩子们的科学、艺术、阅读启蒙。“教育离不开人与人的接触。”梅静盼着,在这种接触中,自己三十年前的幸运能在另一个孩子身上同样上演。

4月28日下午,书院二楼的听松学堂里,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中国点茶文化。这所学堂成立于2021年,也是听松教育的衍生。学堂的孩子们主要为听松书院的内部职工的子女。“听松学堂将这些孩子凑在一起,去体会一种跟学校、家庭不一样的氛围。”梅静介绍说,后来听松学堂设计了经典诗文、英文绘本、绘画、物理实验、体育游戏等丰富多样的课程,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,提高乡村孩子审美能力、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。

学堂里,去年还来了4名特殊的孩子。15岁的周锦赫就是其中一个。“做饭真是太有意思了,等明年,我要考厨师专业学校去学习,毕业后开一家养老院,让老人们不愁吃喝。”他开朗阳光,向记者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规划。怎么也想不到,四个月前,他竟然是个极度叛逆的少年,已经无法正常进行学校的课业生活。去年,母亲吴俊华向听松学堂求助,带孩子入住学堂。在学堂的心理健康服务中,周锦赫完成“变形记”,很快融入了这里,不只理解到了关爱,更找到了明确的人生方向。“孩子真的在变好!”吴俊华欣喜地分享,“我也接受了教育,现在亲子关系特别好。现在我在学堂担任了孩子们的生活老师,也要把学堂的公益教育传递给更多需要的孩子。”

九年了,听松书院一直在这条乡村之路上摸索着,建设崇尚文化的社区,提高乡村孩童接受的教育水准。“为什么要执着于这样的教育?”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,梅静说:“我想,在农村建起书院,可以帮助农村的家长和孩子们开启心灵之窗,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资源中,找到好的资源利于孩子们的成长。”

“萤火虫在山上,点亮了春天的余光,淙淙流水,淙淙流水,声音清脆,记录下了大家的心声。”梅静儿子小松的歌声唱响听松书院,听松教育播下的种子在歌声中破土而生……


相关新闻